推荐阅读:劳动仲裁及智慧调解整体解决方案
2015年以来,为有效破解劳动人事争议处置瓶颈和难题,在四川省人社厅、成都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武侯区人社局坚持以问题为牵引,创新为驱动,全力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信息化改革和实践。通过改革,武侯区现已基本实现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上下对接、省市区街道四级联动,三级远程会审渠道畅通,远程调解、高效化解劳动争议,庭审现场音像同步、整体过程可溯,在线实时监督、办案环节可控,全程数字管理、办案便捷,立案人身份验证多重化,仲裁流程规范化、劳动保障信息发布网络化、调解仲裁资源在线共享化的预期目标。创立了一块在全省领先、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和谐调解、智慧仲裁”民生服务品牌。
坚持高位求进,在破解“四大难题”中开启争议处置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基层调解力量薄弱、作用发挥不理想,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仲裁办案压力大,现有系统数字化功能欠缺、庭审方式单一化,疑难案件会审不够便捷、增加办案成本的“四大难题”逐步凸显,严重制约和困扰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如何创新思路、破解难题,成为区委区政府和人社部门面前的一项严峻挑战。
困境制约发展,现实催生变革。“互联网+”思维开启了武侯区的新思路。区人社局成立了工作小组,会同专家就“互联网+调解仲裁”进行多方论证,提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信息化建设创新改革”设想,得到省人社厅、成都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省人社厅于2015年12月25日作出批复,同意武侯区先行先试,为全省调解仲裁信息化建设摸索经验。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武侯区立说立行,从三个方面强力推进信息化改革。一是抓好顶层设计。成立“武侯区调解仲裁信息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信息化顶层设计,确保方案既有超前意识,又符合武侯实际。二是加强统筹督导。区委、区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重点工程,区政府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武侯区创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改革实施方案》。三是实行合作研发。通过招标,引入第三方公司,按照功能要求和目标设想,合作研发系统软件,确保信息系统功能完备、操作规范、扩展方便。
注重高端引领,在推进“四项建设”中打造调解仲裁新引擎
武侯区始终围绕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本质,从队伍、硬件、软件、机制“四项建设”上入手,抓紧抓实。
(二)建好“两级实体”。一是抓好区级仲裁庭室建设。主要包括“三庭三室一中心”。三庭即三个区级数字化仲裁庭。三室即区级数字化调解室、立案室和法律援助室。一中心即调解仲裁信息化远程会审中心。二是抓好街道调解室建设。在13个街道建立数字调解室,与区级劳动争议数字调解室、信息化远程会审中心互联互通。
(三)研发“三套系统”。实现立案、调解、庭审信息及仲裁结果的互联共享。一是仲裁办案系统。在传统办案系统上,加载指纹识别、电子签名、人脸识别、身份证识别等程序,并能通过劳动仲裁微信服务公众号,实现远程预约排号、在线答疑、法律文书模版下载。二是劳动争议调解系统。该系统在区级调解室和13个街道调解室使用,可进行调解案件登记、审批、排期、结案、数据统计分析和调解人员在线培训。三是仲裁庭审录播管理系统。该系统高度集成仲裁庭审各类设备,可进行音视频采集、电子举证、案件光盘录制、智能复合笔录、裁判文件检索等。
(四)创新“四项机制”。一是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在区仲裁院成立派驻法律援助工作站,承担收转法律援助申请、义务法律咨询、参与案前调解等职责与任务。二是建立预警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加强区域内重大劳动争议的分析和研判,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综合处置、形成合力。三是建立疑案会审机制。省、市、区定期进行疑难案件会审,减少和避免调解和庭审中事实认定不清楚、法律适用不准确等情况的发生,发挥集体智慧,确保案件依法公正审理和裁决。四是建立仲裁司法衔接机制。内容包括建立联络员制度、信息互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案前联合调处工作制度、流动仲裁庭(巡回法庭)制度、证据资料共享制度,信息互通有无,程序无缝连接。
着眼高效便捷,在实现“四个转化”中提升公共服务新成效
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劳动争议处置效能、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智慧仲裁”、“和谐调解”惠民服务品牌得到群众认可和肯定。
(一)实现调解全域化。一方面,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目前已形成区级、街道、社区、企业逐步介入,线上与线下相互支持和指导的“四级调解体系”,使大部分案件最终以调解结案,体现出“广覆盖、大调解”的武侯调解网络特色。另一方面,实现调解方式全方位。基层调解员对本单位、本辖区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及时进行源头化解;仲裁员、司法人员通过数字调解室、会审中心接通网络,给予指导,极大地拓宽了调解渠道,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调解格局。
(二)实现庭审数字化。一是利用调解仲裁信息化平台、劳动保障微信公众号,满足当事人对办事指南、仲裁流程、法律法规、文书范本的查询需求,使办事群众更加方便。二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大幅度精简经办流程,压缩举证时间,使仲裁工作更加便捷高效。三是建立电子档案、电子卷宗,使仲裁工作更加规范、标准和统一。四是调解仲裁音视频资料实时存储,上级机构和纪检监察部门可随时调取现场实况,实时监督庭审过程,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公正。
(三)实现会审便捷化。一是“四级联通”增强合力。区、街道、社区、企业四级调解组织可分层级、分权限交互案件资料,进行双向呼叫与快调快处,使调、裁有序衔接。二是远程指导拉近距离。街道数字调解仲裁信息数据会实时传输到区级庭审会审中心,仲裁员、调解员可在调解室、会审中心实时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远程协同调解,减少群众跑路,提高调解效率。三是大案会审破解难题。对于重大疑难案件以及合议庭意见不统一的案件,各级专家可借助视频会议,异地参与指导,既节省了办案成本,又缩短了疑难案件处理周期,使办案质量与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四)实现管理智能化。一是服务更加精细。工作流引擎技术覆盖了调解仲裁法定程序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对调解流程及文书的全面规范与把控。群众在享受智能排号、便捷查询、快速受理等服务的同时,还可享有在线调解、电子送达“一站式”调处服务。二是信息资源高度流通。调解仲裁各环节信息高度数字整合,能够自动形成各类报表,全面统计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数据,分析调解争议事由,预警风险。多媒体音视频资源的远程直播、点播、后台储存,使庭审过程可溯可控,让“死档案”变成了“活资源”。三是人员管理更加智能。建立调解员、仲裁员库,明确办案流程中对应的工作节点,对经办者设定系统权限和分解责任,对各环节办案人员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质量进行全程监督评估,促进案件承办人练好内功、自我管理、限时结案。
据了解,下一步武侯区将按照省人社厅、成都市人社局“互联网+人社”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精神,秉持法治思维和为民服务理念,加强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领域的运用,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贡献武侯力量。(四川省人社厅供稿)
原标题: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全力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信息化建设
上一篇:劳动仲裁的程序流程及注意事项
相关资讯
科技法庭厂家全方案:从硬件到软件的智能化法庭建设
2025-05-14检委会系统平台厂家解析:智能化会议管理的核心功能
2025-05-14智慧升级!审委会系统建设厂家助力法院决策高效化
2025-05-14高清庭审主机厂家推荐:如何选择稳定高效的庭审录播设备?
2025-05-14专业模拟法庭建设厂家:打造高还原度法律实训基地的解决方案
2025-05-14审委会系统方案大揭秘:无纸化决策+大数据分析,司法决策进入智能时代
2025-05-13科技法庭革命:4K云直播、VR举证,未来审判长这样
2025-05-13智慧庭审全面升级!AI+区块链如何重塑司法效率?
2025-05-13高清庭审主机“一机多能”!4K画质+智能语音转录,办案效率翻倍
2025-05-13模拟法庭方案:打造沉浸式法律实训,助力法学教育新突破
2025-05-13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智慧中枢”
2025-05-07检委会系统智能化建设:让检察决策更科学、更高效
2025-05-07